贵州人事考试网提示您:2015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时评:别把文化墙当成黑板报已出,请注意查看! 文化墙不是黑板报。任何信息,只要传播开始,就会有相应的效果,关于人民大众的事情,任何一件,都忽视不得。 澎湃新闻报道,太原一文化墙上,近百首诗词出了33个错字,被群众批评为文化墙没文化,还有的市民质疑文化墙用繁体字问题。 在当前的网络文化大环境下,好像很多人都习惯了看错别字,甚至还有一种传播习惯是故意曲解汉语字词或者成语原意,以达到某种特殊语境的传播效果。这是否是语言发展的某种规律,需要由专家们去评判,至少我本人并不喜欢读那种错字连篇的网文。作为社会的主流传播渠道,无论是课本、出版物还是公共标识,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应规范,是一个不容质疑的基准。 文化墙上使用繁体字,这个在相关法规里面是允许的,也符合传统诗词审美和书法艺术习惯,本身并无错误,但是近百诗词出33个错,这个差错率就实在高了些,即使按照一首诗词100个字计算,差错率也差不多超过了千分之三,已经远高于一般正式出版物允许的范围,属于实实在在的粗制滥造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树碑立传都是属于大事情,无论是对应一国一地还是一家一姓,都是相关人等无比重视的事情,能够书写碑文者无一不是道德文章均有口皆碑的大家,可见古人对于文化的传播是极其重视的。文化墙这种公共文化建筑,虽然比不得负有千古传承功能的石碑,但也是至少具备存在数年、辐射人群数以万计的传播效应,把工作做得更细致扎实一点是理所应当的,更何况我们今天的各种数码工具使得资料的查阅、信息的传递比起古人来方便了不知道多少倍。 之所以会出问题,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责任心不够,没有认真干活。而出现这种情况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可以从体制上找找线索。 浏览近年来关于各地公共文化建设的报道,引发批评的不少,比如各种奇怪的地标建筑。能够决策公共文化建设的人并不是都有足够的文化修养,所以某些官员求新求怪求政绩的结果,就是当地的群众要承受某种奇怪的景观碍眼乃至于闹心。另一个问题就是当前的公共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工作形式化的问题,只注重完成数量,不注重实际效果。而公共文化的根本就是有公众广泛参与才能成立,所以怎么能让广大群众更好地参与到公共文化的建设上来,不仅仅是一个减少浪费的问题,更是一个怎么能让公共文化建设更有生命力的问题。 文化墙不是黑板报,石头水泥竖在那里,想擦可不容易。话说回来,即使是黑板报,写错了也不是就擦掉那么简单,所谓说出来的话泼出去的水,任何信息,只要传播开始,就会有相应的效果,关于人民大众的事情,任何一件,都忽视不得。
课程咨询:
客服一线
投诉建议:
图书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