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国无外交”,这一说法虽说在今天的国际外交的大环境以及大的背景下不被认可和接受,但是其实每一个国家内心当中都心知肚明。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今天,国力强盛,人民幸福关乎到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以及国际形象。谁占据了国际关系的主动权,谁获得的利益才比较多,谁才可以在国际社会上真正的发出自己的声音和看法。
中国从近代史一直到21世纪初期,我们一直扮演的角色都是去迎合这个国际的发展。在近代时期,我们遭受了西方列强的不平等的待遇。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国力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十分明显,所以接近100年的时间,我们在国际的地位都是处于劣势和下风的地位。但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中国的实力有了一个显著的提升,我们已经可以说是一个大国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从而可以在国际的外交当中有了一抹“中国红”。
十九大报告当中,习近平总书记用他一贯的外交理念,再一次重申了“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并且建立在一带一路的大的环境下,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了新的解释,有了新的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
当前国际形势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何如、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首先,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其次,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还有,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最后,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指出,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所以,在今天的大背景下,我们在面临外交关系时,既需要对我们国家的国家地位保持高度的信心,同时还需要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过分苛求我们的外交立场,不能对我们国家的作用有太高的期待。比如说我们国家主导国际关系,制定国际的新规则,挑战别国的霸主地位,有类似于这样的说法,都是首先需要排除的。比如下面这道例题:
一带一路”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扩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这表明中国:
A.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B.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C.以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为外交活动的出发点
D.以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为外交政策的宗旨
【答案】B。解析: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我国的国家利益,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故本题CD说法错误。对比AB选项,A选项过于笼统,而且关键性表述略微不当,与题干最为贴切的是B。故本题答案为B。